涨停神话背后:机构震仓的量化真相
时空科技的股价表演堪称近期市场最精彩的戏剧。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,盘中触及历史新高,最终却以3%的涨幅草草收场。12亿的成交额背后,是无数散户的狂欢与困惑。
时空科技的股价表演堪称近期市场最精彩的戏剧。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,盘中触及历史新高,最终却以3%的涨幅草草收场。12亿的成交额背后,是无数散户的狂欢与困惑。
最近证监会通报的三起典型案例,让我这个老股民看得直摇头。券商经纪人转发境外假消息、分析师-传播未经核实传闻、投资机构官微发布误导性内容…这些乱象就像菜市场里的吆喝声,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。
看着今天创新药板块的集体狂欢,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的一个困惑:为什么同样的利好消息,有的股票能一飞冲天,有的却昙花一现?直到我开始用量化视角观察市场,才发现这背后藏着机构资金精心设计的"局"。
那天早上,我正喝着咖啡翻看财经新闻,一则消息突然跳入眼帘:中国创新药企业百利天恒与美国制药巨头BMS达成84亿美元的战略合作。这个数字让我不禁放下咖啡杯——要知道,这可是全球ADC领域单药交易的新纪录。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上海人,我敏锐地意识到
这周A股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大戏。一边是创业板指、科创50创下多年新高,电子板块狂揽千亿资金;另一边是上证指数像得了老年痴呆似的在原地打转。看着风电设备板块连续放量上涨,化工新股首日暴涨133%,我忍不住想起大学导师常说的话:"市场越热闹,越要冷静。"
作为量化投资的忠实拥趸,我打开了我的数据分析工具。数据显示,这轮融资增长集中在半导体、AI等硬科技领域,21只个股净买入超5000万。有趣的是,融券余额反而下降0.16亿——空头似乎在悄悄撤退。